后里區內埔國小
學生在二年級時曾聽過山魔王的宮殿並進行音樂律動的活動,三年級將從舊經驗裡出發,感知並能分析樂曲裡的音樂元素,並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回應聆聽的感受,結合數位 app- Garage Band 找到適合樂曲氛圍的循環樂段,嘗試簡易的詞句創作與配樂效果,展現對創作的興趣並豐富美感經驗。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者以「協助耶誕老人破解寶箱密碼,以獲取禮物」作為引起動機。在第一單元「美麗的大地」中,將涉及C大調、G大調、級進跳進、臨時記號等樂理觀念,以及本校四年級的薩克斯風課程,融入密室逃脫的活動中。透過載具的輔助,希望學生在解謎的過程中,不僅提升音樂學習的動機,還能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聖桑有趣的作品-「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讓學生體驗音樂可以很有創意模仿出生活中的聲音外,也運用螺旋式課程讓學生加深加廣,透果教師引導樂曲分析,讓孩子感知、分辨音樂中的音樂元素以及力度記號,同時讓學生透過肢體去詮釋音樂、感受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動作技能表現與操作性器材的關係
1.認識球並透過身體部位探索球,從大小、材質、滾動的感覺出發,讓學生發現要如何控制好球,並體驗玩球的樂趣。
2.設計拋/傳/擲球的活動內容,讓學生與同儕互動,發展球感,學習準確性控球,並能在活動中欣賞他人的表現,處理遊戲中發生的問題。
透過傑克與魔豆的故事進行音樂元素的教學:傑克想要進入巨人的城堡偷走金雞跟金豎琴,他能怎麼做呢?他可以唱搖籃曲讓巨人睡著。這個單元將讓學生了解搖籃曲的風格與介紹音樂家的生平。
音樂欣賞往往都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感受度較薄弱,且學生經常聽過就忘,為改善這個現象,故教學者透過設計數位學習單,讓學生邊使用iPad邊熟悉每個角色登場時的音樂,再加上直笛與旋律鐘的演奏《波斯市場》其中「乞丐」登場的段落,搭配鋼琴以及卡拉伴奏,讓孩子在演奏時,沉浸於交響樂伴奏之中,加深對於《波斯市場》的感受。
學生可以透過團隊設計遊戲玩法,來促進創造性的協作,讓學生能確實傳
達個人想法,傾聽並與他人一起解決問題。
學校附近是孩子天天生活的場域,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本單元由孩子分享
在學校附近的生活經驗出發,喚起孩子主動在學校附近探索的動機與興趣,
藉由訪問、上網查資料、實地踏查、記錄與分享,更了解學校附近場所的功
能,進而在孩子心中種下愛護社區的種子。
透過網路搜尋物品簡筆畫,概括了解動物或物品的簡筆畫,,透過電腦軟體進
行簡筆畫塗鴨及利用小畫家創作。
第一節課: 學生利用瀏覽器搜尋各項有興趣的動物或物品的簡筆畫,書空模
仿畫出老師展示的動物或物品。
第二節課: 學生利用“quickdraw”練習速畫,及用小畫家畫出以薩克斯風為主
題的畫作。 學生發表、分享自己的畫作並上傳作業。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除了學生熟知的音樂外,環境中也充
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音。因此,讓學生感知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進而覺察對於
環境的感覺,進而改編歌詞加深大家對於生活環境中的認識。
聆聽並尋找生活中聲音的美妙,感受與體會生活中聲音的多元性並從不同的角度找出物品的聲音與價值,進行配樂創作進而創作適宜的音樂情境。
音樂在日常生活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樂器更是演奏音樂的工具。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何將抽象的形容具體化,是賞析活動中的終極目標。 本單元欲藉由「彼得與狼」故事出發,喚醒學生對於樂器的 先備經驗,複習樂器名稱與音色。 利用不同表情詮釋。
恆毅-持續與負責任
使學生學習到認識並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種子,並討論如何使種子順利長大的方法,從這種植過程中體驗生命需持續餵養灌溉的道理及負責任的態度,還要因時因地制宜的成功策略,並隨時記錄在成長小書中。
動作技能表現與操作性器材的關係
1.認識足球並透過身體部位探索球,從大小、材質、滾動的感覺出發,讓學生發現要如何控制好球,並體驗玩球的樂趣。
2.設計碰/控/踢球的活動內容,讓學生與同儕互動,發展球感,學習準確性控球,並能在活動中欣賞他人的表現,處理遊戲中發生的問題。
課程內容設計以遊戲、樂趣化教學為主,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為首要,促進學生身體部位的活用。透過身體動作元素,基礎身體動作教育教學,提升學生理解身體操作器具的概念。期望學生能透過活動設計,培養握繩、甩繩、跳躍節奏性,最後合而為一的一跳一迴旋動作,並能與空間、同儕進行互動關係。自由創作出更多與繩間的關係。完成手、眼、肢體協調的動作練習。
透過”傑克與魔豆 ”(Jack and the beanstalk)的童話故事發展 讓學生認識音高、強弱、上下行等音樂元素。
透過身體動作元素,基礎身體動作教育教學,提升學生理解身體操作概念。
1. 能欣賞各國不同的鼓玩具及鼓樂器。
2. 使用鼓玩具進行節奏創作的合奏。
3. 覺察生活中玩具的其他可能性與美妙。